《画妻》第044章-《画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官人喜欢热闹,若真活着,他必然会来襄阳。”

    “倘若不来呢?”

    吕欣瑶抬头望了望天。疲倦的月亮早就躲进了云层休息,黑沉沉的夜,仿佛无边的浓墨重重地涂抹在天际,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。她长叹一声:“若是不来,那多半是死了。”

    “姐姐,是我不好……”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,小红真想抽自己一个嘴巴。

    她轻轻摇了摇头,道:“不怨你,只怪那恼人的何来带走了奴家的七魂六魄。”

    “姐姐,我陪你走走吧?”小红心想,或许此时出去散散心可以消除她心中的郁闷。

    街道像一条波平如静的河流,蜿蜒在浓密的树影里,只有那些因风雨沙沙作响的树叶,似在回忆着白天的热闹和繁忙。

    偶然一声鱼跃,冲破江夜的寂静,很快又陷入无边的静谧。

    远处,隐隐传来几声犬吠……

    无边无尽的黑暗笼罩着她,凝视远方,看不到一丝光亮,思夫心切,不禁潸然泪下,语不成句:

    “深巷犬吠声,寻夫孤影长。与君离别意,犹在梦中央。”

    忽而,一个声音随着寒风飘入耳膜:“谁伴明窗独坐,我共影儿俩个。灯尽欲眠时,影也把人抛躲。无那,无那,好个凄凉的我。”

    一说话的是个中年妇女,倚靠在窗前,偷偷抹着泪,声音凄凄惨惨,如泣如诉。

    听到这妇人的吟诵,吕欣瑶心中莫名一痛。或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,她情不自禁的往那边走去:“思乡相思愁上愁,愁在心头有千秋。 人生自古常忧愁,却自叹得愁愁愁。”

    那妇人抬起头,一脸愁苦的望着她,缓缓的走了过来。吕欣瑶紧蹙着眉头也往这边走来。

    那妇人行了一个万福,道:“奴家李清照。”

    吕欣瑶还了一个万福,道:“奴家……吕欣瑶。”

    “你家官人呢?”

    “为护皇上南下抗敌金军不知所踪已有一年……”

    李清照叹了一口气,愁容又布满了她的脸颊。

    “姐姐有心事?”

    “奴家拙夫赵明诚,建炎三年九月身染重病去世……”

    李清照仰天长叹,想起往日的恩爱,不禁悲从中来,忍不住潸然泪下。

    两个苦命的女人一阵长吁短叹,许是同病相怜,聊意甚浓,便寻了客栈点了几样酒菜继续谈天说地,吟诗作对,双方都被对方的才华所深深吸引。这一聊,就是一个通宵。

    那年,正是建炎三年二月,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,此事被下属察觉,并做了汇报,但赵明诚似乎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,也没有指示应对措施。于是下属自行布阵,以防不测。

    是夜,王亦果然造反,被有所准备的下属成功击败。到天亮时,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,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。

    叛乱被定之后,赵明诚被朝廷革职。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,虽然并无争吵,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,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。

    不久,赵明诚又接命前往湖州上任。赵、李分别时,局势更糟。李清照也知道,夫妻分别,随时都可能遭遇兵祸。而丈夫在兵变中的懦弱也在她心中留下了阴影,于是她更担心自己保护不了如此多的物件,于是便问赵明诚,若真发生不测,那该如何是好?当时赵明诚说,若逢不测,先丢辎重,再抛弃衣物,然后依次是书册、卷轴和古器,而夫妇二人所收藏的最为珍贵的《赵氏神妙帖》不能失去,若非万不得以,只能与李清照共存亡。

    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,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。行致乌江,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,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,心潮激荡。面对浩浩江水,随口就吟诵出了《夏日绝句》。

    赵明诚站在她身后,闻听之后愧悔难当,深深自责。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,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……

    说到此处,李清照暗自流泪起来:“都怨奴家,都怨奴家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不是姐姐的错,姐姐莫自责。姐姐至少知晓丈夫生死,妹妹的丈夫是生是死是傻是呆,却一概不知。”吕欣瑶眉头紧锁,又要哭起来。

    李清照问道:“可曾去找寻?”

    “踏遍千山万水,却杳无音讯。”吕欣瑶再也忍不住,伏案痛哭。

    李清照叹口气,道:“妹妹莫要担忧,吉人自有天相。且问妹妹,夫家姓甚名谁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