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5章 李由在出演-《望族权后》
第(2/3)页
长随其实是刘氏旧仆,虽听夫人对郎主讥鄙嘲笑,也并不为柴取不平,陪笑道:“什么清高名士,当年为取仕进,还不是拜倒在莹阳真人石榴裙下,只阿谀奉承虽未少为,奈何到底不得重用,仕进无望,才装作不附权贵罢了,多少能得点名声,愚弄那些士子文人,这不眼见汗王入京,郎主得汗王倚重,终是难耐蠢蠢欲动之心,今日前来拜会,空着手一点礼信不带,还说什么,郎主才干不如宇文大尹,要想将来立足新朝,少不得更多臂助,目的便是毛遂自荐,郎主倒也听信了这话,与他觥筹交错起来。”
刘氏也不在意:“汗王正需广纳才学之士,李由在固然虚伪,经进士及第又兼文笔了得却非名不符实,他若真愿为突厥汗国效力,也是好事。”
长随听主母这样说,便暗记于心,免不得在柴取耳边聒躁,于是次日,柴取便迫不及待向阿史那奇桑举荐了他的师兄李由在,奇桑问得李由在任职最高不过一介翰林待诏,考取进士也疑似攀附宗室女子,走的是内闱这条极为香艳的捷径,心下便先存了偏见,并不多么看重,就更不提亲自诏见了,柴取未获期望之中的赞诩,一腔热忱恍若被冷水泼熄,大是失望,也没那雄心为师兄争取寄重,反倒是谢莹听闻后,向奇桑进言。
“周国科举,诸贵、王公甚至宗室女眷举荐虽说蔚然成风,有失公正,然而正因有此世风,才能之士也不能免俗,妾身听闻德宗一朝,信重者乃裴、薛诸公,相比韦元平、毛维、元得志等太后党,尚能取擢才能,又莹阳虽为妇人,心性孤高不提,也算才学不俗,李由在能为她入幕之宾,并不简单,不过贺澄台既早投效晋王妃,那莹阳更乃柳氏师长,又怎会对晋王夫妇二人野心毫无所知?李由在乃莹阳知交,两人说不定还有奸情,此时选择投效汗王,大是可疑,汗王不能不防。”
阿史那奇桑这才对李由在增多几分关注,在光顺门西侧的青书阁诏见这位,见他青幞白衣,纻麻质地,半百之龄,举止自矝,与入关之后,诏见士望族人衣着确有不同,姿态并无太大差异,不像柴取一流奴颜卑膝,但是不是只知夸夸其谈却无真才实干,仅看穿着姿态却也不能断定,奇桑落座之后,竟先一句:“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。”
没头没脑的一句话,让李由在怔在当场。
“这是我前不久,偶得一书,记得一句上联,听闻李公擅长诗赋,应当不至于对仗不出下联吧?”
李由在蹙眉:“汗王容禀,草民自荐,可不是为了再行对仗之事。”
奇桑微挑眉梢:“李公自从及第,任职便为翰林待诏,所长无非诗赋之能,怎么,李公宁愿为周皇帝舞文弄墨,却不甘与本汗王骈对联句?”
“草民以为,汗王目前所需,并非舞文弄墨之臣,时势逼人,汗王也不应沉迷于词赋诗唱,颂扬文治武功,汗王还没此高枕无忧之睱。”李由在当然将奇桑不以为然的言下之意听得明白,毫不犹豫便反驳回去,似乎还觉不够尽兴,微微笑道:“对联这类雕虫小技,不足以考较才能,如汗王所出上联,十一字皆同部首,看似难对,实则轻易,如草民,数息之间便想到几字,迷途逝远返迴达道遊逍遥,只草民可用迷途达道等字,汗王壮志在胸,又岂能自认寄寓客家,牢守寒窗等消极之辞?”
奇桑又哪里当真擅长吟诗联对?不过是这些时日但有空睱,便求知若渴地一头扎在宫廷典藏馆阁之内,一日偶然翻看某卷杂记,见此残联,因苦思不能对出,拿去向谢莹讨教,他却不知谢莹也是名不符实,压根不擅长这些文字游戏,借口说什么“便连高宗帝当年也无能对仗,妾身何德何能”,奇桑原也没放在心上,今日随口考较而已,先听李由在一派教训的口吻,他虽宽容大度没有因此恼羞成怒,然心中暗自度忖:这人分明是力有不逮,却假借冠冕堂皇之辞推脱,虽有机变,真才实学却未证明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