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08章 意料之中的推脱-《望族权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说明这七百余顷,其实都来源于巧取豪夺。

    眼下良田价值200贯一亩,并还有逐年攀升之势,以至于平民百姓若想置田,收益与投入根本难成正比,究其根本,还是土地兼并日重造成,甚至于多少新贵,如毛维党徒一样的暴发户,也根本无力用200贯一亩的高价购置良田,那么他们要想占田,不用强取豪夺的方式难道还有其余途径?

    长此以往,天下不乱,那还真成为玄奇了。

    田价攀升,豪贵为了牟利,势必亦会串通商贾炒高粮价,就论眼前,因为晋朔临战事,原本120文钱一石粟米,已经翻了一番,需耗250文上下,倘若要晋朔再被攻占,洛阳等地告急,广朝末年,八千钱斗米的高价或许又会重演,试想如若那样,将有多少饿殍,只怕连饿殍都有人争抢作食!

    因而对于“侵吞”晋阳丁这千顷良田,十一娘根本不觉亏心,这才算取之于民,还之于民呢。

    “千顷良田,就算只分永业田,丁男二十亩,也可解五千口拥田,那么便有五千人丁可以衣食无忧,丁牢则这回,总算也是办了一件功业,大约可抵此一族多年以来些许恶霸之孽。”十一娘说着竟兴奋起来:“可惜呀,我怎么没早想到这法子,若多几户瞒报田地,这么多听闻太原新政回迁籍户,那可就不愁安置了。”

    贺烨失笑:“想什么呢,你当个个都如丁牢则一般贪婪愚蠢?”

    十一娘叹气:“也是,这也只能针对某一个体,否则引发那多人恶向胆边生,真暴乱起来,虽然不愁镇压,给了毛维把柄弹劾我不说,也不利于战事。”她又犯难起来,太原一地也就罢了,将来若要解决大周全境百姓授田不足之弊病,让天下都能安居乐业,还真是一大难题。

    王妃在考虑长远,丁牢则却急在眼前,“女婿”的一番话彻底断绝了他的期望,想到毛趋允诺“青山柴烧”那番话,这时哪能不知尽是推讳,十年之后,十年之后说不定毛维早被晋王府给收拾了,难道他要到那时才死心?就算毛维最终胜出,这十年之间,他早被族人拉下了族长之位,十年后活没活着还得另说,还指望着毛大尹能将千顷良田物归原主?

    说不定就会被这奸贪一口侵吞,他又能找谁要回公道?

    想来想去,仿佛只有一条路,那便是豁出去一闹,就说一时糊涂,起意瞒报田地,又被毛趋威胁,才签下那文书,说不定薛少尹看他将毛趋等人告发,网开一面,便将这些田地交还?就算舍下个一、二百顷给予晋王府分配平民,慷晋阳丁之慨收买民心,总好过“血本无归”吧?

    若晋王系得此机会,彻底把毛维党扳倒,他也不用发愁会被打击报复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